中辦、國辦發文支持綠色建筑
9月12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節能環保、新能源、生態建設等相關領域稅收優惠政策,逐步探索對預算指出開展生態環保方面評估,實施政府綠色采購政策,建立綠色采購引導機制,加大綠色產品采購力度,支持綠色技術創新和綠色建材、綠色建筑發展。
1、建立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制度;
2、逐步開展市場化環境權交易;
3、落實生態保護地區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
4、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5、健全以國家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機制為基礎的碳排放權抵消機制,將具有生態、社會等多種效益的林業、可再生能源、甲烷利用等領域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6、研究發展基于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等各類資源環境權益的融資工具,建立綠色股票指數,發展碳排放權期貨交易;
7、擴大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試點范圍,把生態保護補償融資機制與模式創新作為重要試點內容;
8、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提供符合綠色項目融資特點的綠色信貸服務,鼓勵符合條件的非金融企業和機構發行綠色債券;
9、鼓勵保險機構開發創新綠色保險產品參與生態保護補償;
10、落實節能環保、新能源、生態建設等相關領域的稅收優惠政策。
《意見》指導思想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加快健全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分類補償與綜合補償統籌兼顧、縱向補償與橫向補償協調推進、強化激勵與硬化約束協同發力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推動全社會形成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思想共識和行動自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為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奠定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生態環境基礎提供堅實有力的制度保障。
技術創新引領園區高質量發展
為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萊西循環經濟產業園采用“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工業及城市大宗固廢制備綠色建材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科研成果,實現了大宗工業固廢的資源化利用,最終實現生態修復。依托“十三五”重大課題成果,公司形成了以免燒結、低溫固化環保工藝制備全系列綠色新型建材的關鍵工藝,突破了各類工業、城市固廢資源化利用的技術瓶頸,填補國內空白;形成了包括結構材料、裝飾材料、防火保溫材料在內的全系列高端綠色新型建材產品。
萊西循環經濟產業園區致力于打造鏈條式、專業化、行業集聚的產業示范園區。促進綠色新型建材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的升級,推動國內建材產業的快速發展,提升綠色新型建材的產業化、科技化,助動行業整合,促進產業升級,形成生態共享的綠色新型建材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