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2024年7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后稱《決定》)。《決定》提出,關于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如“實施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準體系”“優化政府綠色采購政策”“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建立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新機制”“構建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等。
今天,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動經濟社會向綠色、低碳、可持續的方向轉型。在綠色建材領域,萊西循環經濟產業園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優化,實現生產和運營的綠色發展,率先寫下“任務書”。
【原文鏈接】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
探索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新路徑
今年夏天,全國各地暴雨不斷,城市內澇成為治水管理的一大難題。透水磚憑借良好的透水性和透氣性,能夠有效降低城市地表徑流,減輕雨水徑流對城市排水系統的壓力,為實現海綿城市建設提供支持。在園區的綠色再生磚石產線上,生態透水磚正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城市基礎建設中,成為“城市內澇第一道防線”。
而這些生態透水磚的背后,是園區綠色新型建材研發團隊技術成果的轉化。園區堅信,固體廢棄物只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重點針對工業固廢、礦渣尾泥、拆建固廢、市政污泥等進行專項研發,實現固廢的高質量再生應用。
園區磚石產線
不僅是綠色再生磚石產線,項目一期同時落地了年產30萬立方米A級無機防火保溫板產線,年產30萬噸特種砂漿產線、年產60萬平方米輕質隔墻板產線和年產200萬平方米裝配式樓承板產線等業態。二期響應當地環保生態治理需求,建設有年產30萬立方米高強污泥陶粒產線、年處理100萬噸拆建固廢產線和年產16萬立方米水工再生磚石產線,為當地的城市污泥處置、拆建固廢高效利用和水系河道生態治理提供了解決方案的同時,減少了城市建設和環境治理對于自然資源開采和消耗,以綠色產業實現經濟與環保的雙贏路徑。
園區磚石產線
打造協同增效循環經濟新模式
在7月17日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的《山東省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中提出 “到2025年,力爭新建超低能耗、低碳建筑及近零能耗、近零碳建筑200萬平方米。”雙碳戰略背景下,山東省加足馬力全鏈條推進綠色建筑發展,釋放城鄉建設綠色動能。
園區依托資源稟賦、產業優勢,在循環經濟發展方面做了大量有益實踐,助力山東加快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園區以大量高質量消納固廢為立足點,協同高校、科研院所、院士專家等技術力量,深化了利用大宗固廢制備綠色建材的技術體系,并進行了多次固廢路基試驗,獲得四種固體廢物資源再利用的配方技術的試驗成功,符合國家一級公路標準要求,固廢添加量達70%以上,實現循環經濟新場景的探索與實踐,為城市和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打造了示范樣板。
《決定》的通過與實施,為綠色低碳發展指明了方向。園區以創新的綠色建材生產和管理模式,已然走在了綠色低碳發展的前列。未來,園區將繼續深化對 “無廢產業鏈”構建的探索與實踐,創新建立固體廢物循環利用體系,實現產業鏈上下游的“廢棄物資源化循環利用”,加快實現“雙碳”目標的偉大愿景,爭當循環經濟先鋒探路者、示范領跑者。
微信編輯|王磊 崔亮
內容審核|王振江 曹坤鵬 馬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