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走好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之路是國家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在萊西市有這樣一位政協委員,堅持創新引領,實干擔當,以拳拳之心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以守護綠水青山為己任。他就是市政協委員、青島碳中和經濟聯合會副秘書長、青島領軍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于海平。
盤活資源,堅持低碳發展之路。萊西市南墅鎮,素有“中國石墨看山東、山東石墨在南墅”之說。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轉型,歷史遺留下的石墨尾礦固廢堆積,不僅惡化環境,侵蝕土壤,還產生粉塵污染大氣。但在于海平的眼里,這些石墨尾礦并不只是“生產垃圾”,恰恰正是有待開發的“寶藏”。
解決大宗石墨尾礦固廢并不是一件易事,起初于海平也面臨著技術應用、產業落地、部門協調等多個難題。但他敢想敢干,義無反顧地帶領團隊持續調研全國各省市的產業布局及政策方向,與行業前沿的企業、協會、院校、專家建立合作交流,決心將“他山之石”化用到萊西的建設中,探索出一條屬于萊西的低碳發展之路。
心有所向,方能行遠。2021年-2024年,于海平任山東領軍環保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法人、總經理期間,一次次的實地勘察、交流論證,于海平逐漸形成了一整套從源頭技術研發到市場應用,從政策金融到人才產業的多角度、全面化低碳發展方案,為萊西在該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行動依據。他將方案轉化為實踐,主導建設了萊西循環經濟產業園。園區總占地面積600畝,總投資20億,年處理尾渣量150萬噸、年處理建筑固廢量100萬噸、污泥處理量30萬噸,將包括石墨尾礦在內的廢棄礦渣等資源變廢為寶,達到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的雙贏目標,推動著青島“無廢城市”建設,踐行著“兩山”理論的時代意義。
憑借園區在固廢資源化利用領域的建設成果,青島領軍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先后獲評“創新型中小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青島市工業企業“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青島市雛鷹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等榮譽,并榮獲國家生態環境部頒發的“資源回收利用技術研發基地”稱號。
聚才引資,拓寬強鏈富民之路。為突破“卡脖子”技術難題,于海平積極投身聚才引智,他聯合國內外科研機構,組建了以外籍專業院士和國家“863”項目首席科學家為核心的院士工作站及青島市固廢高質量利用專家工作站,積極與山東大學、濟南大學等專業高校形成合作,轉化新型綠色建材科技成果。
幾年來,院士團隊在固廢的多層次、全方位消納方面取得了累累碩果。他帶領團隊共取得了工藝及設備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25項,參編標準5項、組織參與各項研發課題和重大技術指南10余項,并承接省級新舊動能重大專項課題,編制2024年省級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完成固廢路基、超性能再生仿石、工業固廢制備CP無機礦物生態板、工業礦渣制備高性能摻合料等研發成果的產業落地,多項技術入選青島市節能低碳重點技術推廣目錄。
近年來,于海平充分發揮鏈主企業的引領作用,主動引入了光伏發電企業、新型環保建材生產企業,在增加當地就業崗位的同時,補充、豐富、強化了產業鏈,推動形成綠色循環經濟鏈式集群,獲得青島民營經濟發展局的認可。園區被列入2024年青島市小企業產業園滾動培育計劃,成為培育小企業成長發展的先鋒基地。
履職為民,踐行社會責任之路。擔任政協委員以來,于海平始終圍繞綠色低碳發展,用心寫好每年的“委員作業”,為堅守一片青山綠水而不懈努力。他提出的《關于加強高質量循環利用工業固廢》《營造綠建產業高地,助力無廢城市建設》等提案,觀點清晰、思路明確、措施具體,為綠色發展注入了新思路,受到了住建、環保、發改等部門的高度認可。
于海平心系民生,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關心教育、關注社區,先后為南墅鎮北墅小學及萊西市便民中心捐贈物資。疫情期間,他向萊西南墅鎮捐款捐物,以實際行動詮釋企業的責任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