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孕妇孕交在线观看_日本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小说免费看_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亚洲avav天堂av在线网毛片,日韩AV无码一区,国产色伊人

返回新聞列表

青島市住建局:新建建筑裝配化占比達50%,以標準化建設促進建筑節能

發布時間:2022-01-19 14:48

近日,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關于印發推動智能建造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提出推進項目建設數字化、提升建筑工業化水平的重點任務,要求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動以部品部件預制化生產、裝配式施工為生產方式的新型建筑工業化,規模化推進混凝土和鋼結構裝配式建筑發展,明確到2023年,裝配式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達到50%。


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

推動以部品部件預制化生產、裝配式施工為生產方式的新型建筑工業化,實現設計標準化、生產工廠化、施工裝配化、裝修一體化、管理信息化。規?;七M混凝土和鋼結構裝配式建筑發展,促進新型建筑工業化升級,不斷提高裝配式建筑占比,2021年開工裝配式建筑600萬平方米,2022年開工裝配式建筑700萬平方米,2023年裝配式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達到50%。


9月24日,青島發布《關于印發青島市促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十六條措施的通知》,明確,要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探索綠色城市高質量發展路徑,轉變建筑業發展方式,實施裝配式建造,促進投資、設計、開發、施工、運營維護、部品部件生產全產業發展。


大力推進以裝配式建筑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業化快速發展,積極推廣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和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對單體建筑裝配率較高的裝配式建筑示范項目,按規定給予一定的資金獎勵。采用裝配式外墻技術產品的建筑,其預制外墻建筑面積不超過規劃建筑面積3%的部分,不計入建筑容積率。裝配式建筑項目免繳建筑廢棄物處置費。


建立標準體系。以標準化建設促進建筑節能、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和建設科技發展再上新臺階。



33.png


智能建造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工程建造技術深度融合,實現工程建造全過程全要素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建造方式。實施智能建造有利于推動項目設計、生產、施工一體化和推動監管服務數字化改革,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提高效率、控制成本、提升建造品質,是建筑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是建設領域綠色創新發展的重要舉措。為貫徹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3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建市〔2020〕60號)、7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建改發〔2020〕73號)相關要求,加快推進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全面落實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試點和數字青島建設總體要求,圍繞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總體目標,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建筑工業化為載體,以智能建造在建設項目各環節的應用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建立與智能建造相適應的工程項目管理制度和監管服務模式,形成涵蓋科研、設計、生產、施工、驗收、運營等全產業鏈融合一體的智能建造產業體系,促進建筑業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二、主要目標

2021年,啟動智能建造試點工作,規劃建設智能建造監管服務平臺、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培育智能建造項目,初步形成智能建造產業體系、管理體系,營造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融合發展的良好氛圍。


到2022年底,智能建造技術取得較大發展,建成智能建造監管服務平臺、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行業大數據中心,初步形成智能建造的標準體系和管理體系。試點智能建造項目20個以上,建設智能化工廠2個以上,推動10個以上建筑業企業初步實現數字化轉型。


到2023年底,實現智能建造項目100個以上,建設智能化工廠5個以上,實現初步數字化轉型的建筑業企業20個以上,培育一批智能建造龍頭企業,行業智能建造水平顯著提高。


三、重點任務

(一)推進項目建設數字化


1.推進數字化設計。統籌建筑結構、機電設備、部品部件、裝配施工、裝飾裝修一體化設計,推廣自主可控的BIM技術,加快構建數字化設計基礎平臺,實現設計、生產、施工協同,推進數字化設計體系建設。2021年積極推進政府投資或國有企業自籌資金的新建工程項目,在招投標、勘察設計、施工及竣工驗收階段采用BIM技術,實現BIM技術輔助招投標、圖審、報建和檔案交付。在建筑工程項目的可研階段提出BIM技術應用范圍,并在招標文件中明確要求。2022年全面推進市級重點項目率先實現一體化設計,甲級設計院基本完成BIM協同設計平臺的搭建。


2.提高數字化施工水平。大力推進虛擬孿生技術、BIM技術在項目施工中的應用,建設數字孿生工地。引導建筑企業建設項目建造集成管理平臺,實現施工現場管理工作的實時化、可視化、系統化。開展智慧化工地創建,大力推進傳感技術、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綠色節能技術在智慧工地的應用,探索三維掃描技術、無人機、建筑機器人等輔助施工技術應用。2022年在全市范圍內全面開展智慧化工地創建,力爭實現所有政府投資規模以上新建工程和社會投資項目(建筑面積1.5萬?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的智慧化工地建設,對質量、安全、人員管理、環境等內容應用分級覆蓋,逐步實現基于智慧化工地應用的大數據分析。


3.推廣電子簽名簽章。推廣住房城鄉建設領域人員電子身份、電子簽名和企業電子簽章認證應用。電子簽名應和紙質檔案中的簽名相同,電子簽名位置應和紙質檔案位置相同。法人簽名簽章的主體是項目建設和房屋交易各方企業,自然人簽名的主體是項目參建各方現場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交易過程相對人。


4.推進數字化檔案管理。試點建設工程原生電子資料收集,探索工程檔案單套制接收,建立基于工程管理行為和施工作業行為數字化實時生成的工程數字檔案管理系統,逐步實現數字檔案與紙質檔案同等效力。推行BIM檔案交付和BIM竣工模型利用。深入挖掘數字信息價值,開展工程項目數據采集,以數字化、智能化產品支撐智慧社區、智慧停車等智能化運維場景建設,提升建設管理一體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二)提升建筑工業化水平


1.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動以部品部件預制化生產、裝配式施工為生產方式的新型建筑工業化,實現設計標準化、生產工廠化、施工裝配化、裝修一體化、管理信息化。規模化推進混凝土和鋼結構裝配式建筑發展,促進新型建筑工業化升級,不斷提高裝配式建筑占比,2021年開工裝配式建筑600萬平方米,2022年開工裝配式建筑700萬平方米,2023年裝配式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達到50%。


2.提高建筑機器人應用水平。加大建筑機器人等智能裝備的研發和應用,以鋼筋制作安裝、混凝土澆筑等工廠生產環節為重點,推進生產流程數字化和建筑機器人應用。以材料配送、墻體安裝、高空焊接等現場施工環節為重點,加強建筑機器人和智能控制造樓機等一體化施工設備的應用。


3.推進智能工廠建設。推動建立以標準部品部件為基礎的專業化、規模化、信息化的生產體系。推廣應用鋼結構構件和預制混凝土構件智能生產線,實現部品部件生產的數字化、智能化。推動裝配式生產企業向數字化、智能化工廠轉型,2022年轉化率達到10%,2023年達到30%。結合智能建造技術創新,推動建立建筑業綠色供應鏈,推行循環生產方式,提高建筑垃圾的綜合利用水平。加大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工藝和裝備的研發力度,促進建筑業綠色改造升級,以建筑工業化推進建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


(三)發展智能建造產業


1.推動建筑企業數字化轉型。引導企業建設BIM技術應用中心,研究探索適應項目數字建造與工業化的生產施工管理模式,建立工程總承包項目多方協同智能建造管理平臺、強化項目建造上下游協同,形成涵蓋設計、生產、施工環節的數字化管理體系。2023年前龍頭建筑業企業具備項目數字化建造能力,推動數字化轉型成效明顯。

2.打造智能建造產業基地。大力培育和發展智能建造產業,加大引進和培育智能建造系統集成設計研發、物聯網技術和產品開發、智能建造技術研發的高新技術企業。推動綠色建材、裝配式建筑產業、智能家居轉型升級。推動智能建造產業集聚發展,建設集科研開發、產品生產、應用展示、技能培訓、物流運輸等功能于一體的智能建造、綠色建筑產業園區。


3.培育建筑產業互聯網。充分借鑒工業互聯網理念發展建筑產業互聯網,統一工程建造數據標準,集成工程建造軟件,培育工程建造的模型化、軟件化、復用化平臺,全面賦能線下建造環節。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與部品部件生產、商砼、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行業深度融合,賦能生產環節的智能化發展。鼓勵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電商平臺,推動建筑業總承包龍頭企業建立企業級的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貫通企業內外部的供應鏈、產業鏈,形成工程項目協同管理、數字化建造平臺。鼓勵設計、生產、施工企業采用建筑互聯網平臺開展應用服務,提升項目智能建造水平。


(四)建設智慧住建


1.建設兩平臺一中心。開展住建領域信息化建設頂層設計,以智能建造和智慧房管為核心,整合現有系統平臺數據,結合BIM技術全過程應用,建設智能建造監管服務平臺和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臺,打造房屋全生命周期數據中心,打通房屋全生命周期數據通道,構建全產業鏈服務監管體系,形成住建領域信息資源與全市各行業數據交互的應用分析,推動城市“規、建、管、服”全流程決策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和科學化。


2.以數字化推動業務流程再造。深入推進“一網通辦”改革,2021年啟動房屋全生命周期數據中心建設,2022年取得初步成果,推動工程審批監管服務改革。以提升數據質量,實現業務數據電子化、結構化、標準化處理,保障數據完整性、準確性、時效性和可用性為目標,推動業務流程再造,充分發揮數據賦能作用,提高行業服務監管數字化水平。


3.推動住建領域大數據應用。推進行業數據標準建設,建立住建領域內數據資源目錄,規范數據共享統一出口,促進局內部數據的互聯互通和國家、省、市級層面的數據資源共享,形成數據應用共享機制。摸排數據“壁壘”問題,聚焦數據質量提升,提高數據服務效能,強化數據安全保護。2023年以數字賦能行業發展,圍繞對象數字化、業務協同化、服務公眾化、決策智慧化目標,構建“數據全共享、應用全融合、業務全覆蓋、過程全監管”的“互聯網+住建”新框架,提升住建領域服務品質和科學治理能力。


(五)強化科技支撐


1.加強技術攻關。開展智能建造和建筑工業化基礎共性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轉移和商業化應用。重點突破一批部品部件工藝制造、新型傳感感知、監測、數據采集分析技術。研發自主知識產權的系統軟件和數據平臺。培育建設企業創新中心和重點實驗室。開展智能科技創新成果大賽、建立網上論壇數字展廳,引領新技術、新產品應用,推動科研成果快速轉化落地。


2.建立標準體系。建立BIM應用標準體系,成立青島市BIM技術應用專家委員會,出臺青島市房建類BIM技術設計交付要點、施工交付要點,軌道類BIM技術設計交付要點、施工交付要點和青島市BIM技術應用收費參考標準。加快建立數字設計環節的BIM部品部件標準,智能施工環節的數字標準,智能生產環節數據標準,數據資源存儲、應用、共享標準等。探索建立城市體檢評估制度。以標準化建設促進建筑節能、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和建設科技發展再上新臺階。


3.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引導設計、生產、施工企業的技術人才向建筑產業化轉型,推動高校與企業共建專業學院、產業系(部、科)和企業工作室、實驗室、創新基地、實踐基地、實訓基地等。開展建筑產業標準化體系、裝配構件生產與安裝、國產BIM技術應用等專業培訓,為智能建造培養儲備人才,打造社會化專業化分工協作的建筑工人隊伍。把智能建造作為高端人才集聚的重要領域,積極引進院士及其專業團隊等領軍人才,在人才引進方面給予優惠政策。鼓勵引導建筑業企業與互聯網、科技類企業強強聯合,助力建筑業企業轉型升級。


四、政策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建立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智能化工作領導小組,由局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各分管領導擔任副組長,相關處室、部門負責人為成員,辦公室設在節能科技處,統籌開展智能建造和信息化頂層設計、規劃,建立信息化、智能化項目統一規劃、評審、上會、建設、運維管理制度。建立信息化項目評審考核機制,成立專家委員會,審核信息化項目需求和方案,監督考核項目建設、實施情況。


(二)加大政策支持


優先推薦智能建造試點示范項目參評各級、各類建筑工程創優爭先活動。協助企業積極申報市級、省級、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研發中心,積極參與建設科技項目評選、評獎,吸收、凝聚科技型、創新型中小微企業參與科技創新研發,增強企業發展動力。引導和鼓勵參建各方推進實施智能建造,對參與智能建造試點示范項目建設的建筑業企業予以信用考核和招投標加分,優先推薦國家級評優評獎,在稅收減免、資金扶持、企業融資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強化政策引導,加強與科技、財政、工信、人社等職能部門的溝通、協作機制,研究制定激勵科技創新政策、制度。


(三)強化宣傳推廣


積極開展智能建造項目示范試點,宣傳推廣示范試點成果,學習先進地區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成熟經驗和典型做法。進一步發揮行業學協會、企業的作用,依托產業互聯網平臺,開展智能建造的政策宣傳、技術指導、業務培訓、交流合作、成果推廣,營造智能建造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随州市| 桃源县| 丹江口市| 吴旗县| 丰城市| 郴州市| 临沭县| 米脂县| 禄劝| 新邵县| 长宁区| 保康县| 南溪县| 上林县| 滨州市| 垦利县| 奉贤区| 沽源县| 永修县| 会理县| 延津县| 伊金霍洛旗| 元江| 威海市| 敦化市| 静宁县| 芜湖县| 镇宁| 丰镇市| 建昌县| 滁州市| 福鼎市| 苍南县| 高清| 房产| 荆州市| 呼和浩特市| 广西| 夹江县| 北宁市| 双牌县|